近日,广州日报报道了粤北山区的一位69岁老伯因为身体不适,出现了大便习惯改变、便血且伴有粘液等症状。医院进行检查,结果竟被确诊同时罹患胃、肠道两种原发癌症!专家表示,这种多源性双原发癌的发病率虽然极低,但有增多趋势。有嗜吃腌制食物、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习惯的人群,一定要小心防范。而这位老伯在平时,特别爱吃腌制食物。那么腌制食品真的会导致癌症吗?我们接着往下看。一、腌制食品和癌症中国属于腌制食品消费大国,不少地区的居民都很喜欢在家里制作或外面购买一些咸菜、腌菜、腌肉等食物。腌制食品由于制作需要大量的盐分,其中含有的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亚硝酸盐和强致癌物亚硝胺,长期摄入,很可能诱导胃肠道粘膜的癌变。此外,由于食盐渗透压高,如果过量摄入,也很可能损伤胃粘膜,增加胃癌风险。一些人看到这里可能会反驳,“我周围那么多人吃饭口重的,也没见有几个得胃癌、肠癌的!”之所以有这种感受,主要是因为作为个体,我们的生活圈子往往比较有限,而癌症毕竟仍属于发病率不太高的类型。但如果放眼全国,就很容易看到高盐饮食和癌症的相关性。医院院长李小龙教授也曾介绍,通过对我国腰鼓故乡安塞县30多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这里由于寒冷季节长达半年左右,缺乏新鲜蔬果供应,腌菜吃得很多,因此消化道肿瘤相对高发。而中国式咸鱼,更是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打上了“一类致癌物”的标签,这表示该食物对人体有明确的致癌作用,确实会增加患癌风险。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二、控盐并不简单很多人会觉得,控制盐分摄入有什么难的?做菜时少放点盐不就好了?但其实,生活中做到控盐,真的是件非常困难的事,理由主要有这些。《健康中国行动(-年)》指出,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5克,而我国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按标准限定的6克盐,其实只是约一个啤酒瓶瓶盖的盐量。对于一些口重的家庭来说,往往一道菜里就会加这么多的盐,如果再算上一些调味品(比如酱料、酱油),那盐量很可能超标。所谓“江山易改,口味难移”,对于长期习惯“口重”的人来说,控盐一点也不简单。不过,通过逐步减盐,循序渐进地让味觉逐渐适应低盐饮食方式,是可以实现的。三、生活中的“隐形盐”无处不在除了很容易辨认出的腌菜、咸鱼等高盐食物,生活中很多防不胜防的“隐形盐”,是很多家庭控盐路上的“绊脚石”。据生命时报介绍,1克盐含有0.4克钠,那么6克盐也就是合2.4克钠,即毫克钠。而根据消费者报道发布的一份鸭脖钠含量检测结果显示,11款鸭脖的每百克钠含量从.57mg——.42mg不等。对其中4款较为知名的品牌进行消费者口感评价显示,钠含量更高的品牌更受大家欢迎,钠含量更低的品牌,反而是大家评价更差的……来源:消费者报道除了鸭脖等卤味,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加工食品中,也遍布高盐陷阱。比如话梅、薯片、饼干、面包、冰淇淋、甜品、果汁饮料、罐头、挂面、速冻食品等。如果长期吃外卖,下馆子,那么控盐就更没戏了,外面的餐馆会为了吸引顾客,尽可能加入大量调味品,这意味着油盐糖的量会远超家里的饭。6个减少盐分摄入小技巧:1、使用低钠调味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