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万联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消费复苏放缓但趋势不改,促消费信号密集释放
年1-7月社零增速总体较去年提升,但7月增速再度放缓。年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较去年增速有明显提升,但7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再度放缓,较上月下降0.60pcts至2.50%,主要受消费复苏节奏趋缓叠加去年同期基数走高影响。其中,按消费类型分,1-7月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7月份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7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0.5%,7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5.8%,餐饮收入增速表现好于商品零售增速,主要受益于线下消费场景逐步复苏。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7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7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7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7%,7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城乡市场呈现同步恢复趋势,从增速来看,乡村市场销售恢复好于城镇。总体来看,年1-7月我国消费逐步恢复,社零数据保持正增长,其中与啤酒消费密切相关的餐饮行业复苏明显,但7月社零增速再度趋缓。
多部门发声促进消费,“20条措施”稳定市场信心。近期党中央、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等多部门密集召开会议,多举措助力市场恢复信心。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措施》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政策举措,力求长短兼顾、务实有效。措施中明确提到要提振的消费行业主要包括:家居、家电、餐饮、预制菜、饮料、酒类、旅游、景区、酒店、运动服饰、免税等。20条措施致力于从政策层面打消民众的消费顾虑、提振民众消费信心、改善民众消费体验,进而保持消费增长势头。
2啤酒原料+包装材料价格下降,有望延续成本下行趋势
2.1澳麦“双反”政策取消,年底有望锁价低成本大麦
我国大麦种植面积少,对进口的依赖度很高。大麦是国内酒类行业、食品行业和饲料行业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农牧区畜禽水产养殖主要饲草料,一般分为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大麦在国内属于小品种作物,相关政策补贴较少,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因此种植效益不佳,近年来我国大麦种植面积持续减少。与此同时,海外国家大麦种植规模化程度较高,成本较低,种植技术较好,和进口大麦相比,国产大麦品质以及价格竞争力较弱,我国对大麦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满足。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大麦进口国,大麦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大麦进口数量-1年分别为万吨、万吨、万吨、59万吨、万吨、万吨。由于受到高温极端天气的影响,2年法国、乌克兰等欧洲国家大麦大幅度减产,国际大麦价格上涨,我国大麦进口量为万吨。2年中国大麦进口量占全球大麦进口量的0.5%,是全球大麦进口最多的国家。
大麦进口价格自0年下半年持续走高,年略有回落。近年来大麦价格受外部因素影响明显,全球大麦价格持续上涨推动中国大麦进口价格随之增长,2年在俄乌冲突、法国大旱等原因的影响下,全球大麦价格涨至历史高位,进口均价从0年下半年的美元左右/吨提升至2年底的美元/吨,达到阶段性高点,啤酒企业成本压力较大。年国内大麦进口价格自高点持续回落,年6月进口均价为48美元/吨,当月同比下降4.2%。
0年澳麦“双反”政策实施后,澳麦失去中国市场。0年之前,我国大麦进口国以澳大利亚、法国和加拿大为主,澳大利亚长期占据我国大麦进口第一大国的地位,年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大麦占中国进口大麦的比例高达7.14%。年,我国开始对澳大利亚进口进行双反调查,0年5月18日商务部发布0年第14号和第15号公告,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征收7.6%的反倾销税和6.9%的反补贴税,实施期限自0年5月19日起5年。国内啤酒企业基本放弃澳麦,对澳麦的进口比例降到极低水平,进口国家开始转为法国、加拿大、乌克兰等国,1年中国从法国、加拿大、乌克兰进口大麦的比重分别为29.22%、28.54%、25.74%。澳麦“双反”政策取消,4年啤酒企业原料成本有望降低。年8月4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所适用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复审裁定的公告》显示,鉴于中国大麦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已无必要,自年8月5日起,终止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对比历史大麦进口价格,澳大利亚大麦整体价格水平较其他国家更低,而短期内乌克兰大麦受战争因素影响价格或仍处于高位。此外,从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路途时间较欧洲、南美国家更短,运输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从啤酒厂商的原材料采购模式看,中国啤酒企业一般于年底签订协议锁定次年的大麦价格,因此年内的大麦价格波动对啤酒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相对较小,年大麦成本压力仍较为明显。本次终止对澳大利亚大麦的“双反”税收政策,有望缓解4年啤酒企业的原料成本压力。
2.2包装材料价格有所下降,酒企成本压力减小
包装材料在采购成本中占据大头。2年青岛啤酒采购成本中包装材料占65.6%,燕京啤酒采购成本中包装材料占65.52%。其中燕京啤酒的包装材料主要包含纸箱、易拉罐、玻璃瓶新瓶,分别占成本比重为14.4%、25.51%、25.61%。在啤酒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包装材料占据了一半以上,啤酒企业向上议价能力较弱,对主要材料价格波动尤为敏感。
近期纸箱和玻璃价格有所回落,啤酒企业成本压力有望逐步缓解。包材方面,啤酒企业一般采取季度或者半年度滚动的方式和上游企业签订协议锁定成本。今年以来我国瓦楞纸价格延续下降趋势,截止8月4日出厂价约元/吨,同比下降28%左右,玻璃价格也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易拉罐价格和铝价保持稳定。随着年包材价格总体同比下行,后续啤酒企业成本压力有望逐步减小。
基本面稳中向好,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1啤酒板块经营稳健,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A股啤酒板块业绩稳健增长。2年A股啤酒板块整体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实现营收/归母净利.98/74.67亿元,营收/归母净利同比+7.25%/+12.47%,且结构性升级趋势持续。年Q1疫情形势好转,线下消费场景逐步恢复,啤酒板块实现营收/归母净利.74/24.26亿元,同比+12.98%/+25.24%。啤酒行业上市公司2Q1实现营收同比正增长主因外部宏观环境改善、线下消费场景回补,啤酒消费整体呈现复苏态势,支撑板块实现收入较快增长。
A股啤酒板块毛利率/净利率相对稳定。近期啤酒板块毛利率维持在40%左右,净利率在11%-14%区间小幅波动,总体维持在稳定的区间。二季度为啤酒销售旺季,对比往年二季度数据,毛利率较一季度环比均有所提升。Q2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消费需求回暖,叠加夏季啤酒需求旺盛,二季度啤酒板块毛利率/净利率预计有所提升。
啤酒行业五大龙头格局已定,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我国啤酒行业经过并购整合期后,形成了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重庆啤酒五大企业寡头垄断的局面。年我国啤酒行业CR5达75.6%,至1年CR5升至92.9%,其中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重庆啤酒市占率分别为1.0%/22.%/21.6%/10.2%/7.8%。1年华润啤酒在中国市场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占比高达1%,销量过千万吨。整体来看,我国啤酒市场格局稳定,啤酒龙头凭借其长期积累下的品牌、规模、渠道、技术等优势,逐步挤压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间,我国啤酒行业集中度预计进一步提升,龙头效应显著。
.2啤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高端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啤酒产量呈下降趋势,行业进入存量竞争。年以前,啤酒行业处于增量时代,我国啤酒产销量稳健增长。自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啤酒行业开始快速发展,经过40余年的快速扩张期后,国内啤酒产量在年达到顶峰.54万千升,此后持续回落,消费量也在年前后达到顶峰后逐年下滑。年之后,啤酒行业进入存量发展期,从“量增”到“质升”换轨明显,整体产量开始缓慢下滑。近年来,我国啤酒行业已经进入结构升级阶段,2年我国啤酒产量.7万千升,较年减少29.49%。中国啤酒行业正逐步转向成熟市场,啤酒龙头开始寻求摆脱产品单一的同质化,向高端化、多元化转型。随着各啤酒龙头企业在中高端啤酒发力,高端市场更加多元化,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
在存量竞争背景下,高端啤酒消费量稳步增长。自年以来,我国高端及超高端啤酒消费量逐年递增。根据GlobalData统计的数据,年我国高端啤酒消费量为59亿升,年增加至80.亿升,预计年将增加至亿升,-年CAGR为5.6%。在啤酒行业总体产销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高端啤酒仍然实现市场规模扩张,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报告摘录结束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X由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电商/零售/物流/餐饮/
电商行业
跨境电商
生鲜电商
农村电商
内容电商
社交电商
二手电商
O2O
团购
社区团长
服装行业
儿童服装
纺织服装
服装定制
女装
男装
羽绒服
休闲服饰
快时尚
时尚产业
她经济
女性群体
消费者趋势
网购
直播行业
抖音
快手
快递行业
食品行业
餐饮
茶饮新茶饮
饮料
咖啡
预制菜
团餐
休闲食品
卤制品
轻食代餐
方便食品
速冻食品
进口食品
有机食品
珠宝首饰
黄金行业
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