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6味8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先后批准分别于年、年和年、年命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白酒的传统酿酒技艺目前都是在第一批和第二批入选其列。白酒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用其贯穿中国历史的生命诉说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理想,彰显着国富民强的生活姿态,传递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一杯白酒,有酸甜苦辣咸涩6味,亦有八种文化饱含其中。从一颗粮食的播种与收割,种植文化我们生活中吃的用的都离不开种植,冰箱里的大白菜,晚上睡觉的床,这些都要源于种植。一颗颗种子,一根根草木,汇成了可口的菜和挡风避雨的房屋。如果说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那么种植文化,则是人民文明的基石。因为有种植文化,我们才得以改变土壤,让沙漠回归绿地。最近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邓超、闫妮主演的篇章《回乡之路》,邓超演绎的乔树林带领着乡亲们运用新式种植技术在漫天黄沙的沙地上种起了苹果树,不仅阻止了风沙的侵袭,又为村里致富,这就是种植文化带来的力量。大家都知道,酿白酒的主要原料一般是高粱,而高粱是中国最早栽培的谷类作物之一,最少已有年以上的历史。高粱在古代被称之为“蜀黎”。《本草纲目》有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从一一颗粮变成一滴酒,酿造文化酿酒的过程本就是一种文化,且就说我们比较熟悉的五粮液和茅台酒的酿造工艺。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须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五粮液则按祖传配方配混五种粮食,粉碎,按比例与陈年老母糟(糟醅)配料,以包包曲为糖化发酵剂,在窖池中发酵周期在70天以上,双轮底发酵时间在d以上,采用跑窖循环、续糟发酵、分层起糟、分层蒸馏、量质摘酒、按质并坛的传统工艺,经分级入库、陶坛长期陈酿、筛选组合而成。中华有酒,其艺甚繁。从一种酒的独特风味,地域文化正如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样,地域在影响白酒品质的众多因素中,也是尤为重要,白酒是名副其实的“土特产”。山西出清香酒,陕西出凤香酒,四川出浓香酒,贵州出酱香酒,山东出芝麻香酒等等。同样的酿造工艺和酿造流程,换一个地方生产出的白酒味简直是大相径庭。白酒发酵容器也要因地制宜。在发酵时,清香型白酒用的是地缸,浓香型用的是泥窖,而酱香型用的是石窖,每年的窖池保养方式,当地的气候差别,水质的区别,用曲的差异,当地酿酒农作物的区别等一系列因素,都决定着酿出来的酒的口感会大有不同。从一瓶酒的发生,储存文化“酒是陈的香”,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就道出了白酒的储存文化。不光要陈的酒才香,更是陈的酒才能喝。无论是用固态法酿酒还是液态法酿酒,或是固液态法酿酒,刚酿出的酒都是不能喝的,刚生产出的原浆酒,成份特别复杂,同时也含有对人体不利的衍生物,如甲醇、醛类等,所以不能直接饮用,必须贮存一定的时间,把这些有害物质挥发掉。白酒的陈陈化最好是在要在陶坛中进行,因为陶坛的透气性好,空气中的氧气能进入坛内,与酒产生微氧循环,加速酒的酯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有效排除醛类、硫化物等物质,辛辣味减少,增加酒的芳香,陈酿过程总甲醇等有害物质被有效挥发,酒体变得醇和,空气与酒通过陶坛融合,产生陈年老香。经过三年以上的陈酿过程后,白酒才能进入勾调过程,白酒的勾调必须坚持“酒勾酒”的原则,即用存放时间更久的老酒来进行勾调,勾调过程不能添加其他任何附加物质,白酒的独特香味均是通过陈酿过程产生。时间从来不说话,却悄悄把价值都藏在酒里。从一瓶酒到一个人,养生文化两千多年前,酒就入选中医古典名著《黄帝内经》,被列“汤液醪醴论”,酒的作用和制作材料得到专门论述。醪醴的作用是“邪气时至服之万全”。《本草纲目》共计酒方余种,可见酒与药的关联性。明代“药圣”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对酒做了大量记述。他认为酒能“行药势,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除风下气”。《本草纲目》中还提到: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遗兴。白酒芳香能醒脾提神,甘甜能保脾健胃,酸能护肝扶肝,苦能养心养神。此外,白酒喝后不口干,按《说文解字》,舌边有水为“活”,是生命的最佳象征。故白酒之饮食功效,与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保胃气,存津液”的主题一脉相承。从一瓶酒到一群人,社交文化中国的酒桌上是少不了酒的,无酒不欢,无酒不成席。酒最早的社交属性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前两年就有媒体报道,考古学家在以色列北部发现了古老的酿酒遗址,这种类似啤酒的饮料当时可能用于社交仪式。白酒的主要成份是乙醇,能够促进人体分泌多巴胺,使人处于兴奋状态,人会比平时活泼一点,大胆一点,从而使氛围更好。同样,酒的社交文化代表着中国人的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但凡有客人来,必须好酒好菜奉上,以示尊敬和欢迎。从一瓶酒到一个国家,政治文化中国酒文化既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三国时的孔融,在《与曹操书》中列举了一系列因酒而兴邦的例子。“古先哲王炎帝类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历史上还有诸多像“煮酒论英雄”此般让干戈化为玉帛的典故,酒能立国兴邦,酒能助力王侯将相者建勋立业,酒能使政治家做出英明的决策。从一瓶酒到一首诗、一幅画,艺术文化诗酒向来分不开。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数千年来,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经》篇中有40多篇与酒相关,诗仙李白流传下来约首诗,关于饮酒的就有首,诗圣杜甫现存诗词0首,与酒有关的约占首之多,翻开我国的文学史,历代诗词,有关酒的描写比比皆是。不止诗酒一体,酒与书法,书画也是好姻缘。当代著名书画家米南阳便喜爱用酒研墨做画,或是以酒入画更添色韵。酒是大多数艺术家的心头好,醉酒微醺,与灵感缪斯来一次偶遇,惊世佳作便随之而来。这样的酒,当然醉人,单凭这酒里面深藏的文化底蕴就足以令我们陶醉了,这一层层的文化剥开来,见的是中国上千年的文化自信,露得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显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白酒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ermuzixun.com/afhgx/21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