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铁皮人SOOZY。提到夏天,你能想到什么?炽烈的阳光,闷热的空气,聒噪的蝉鸣,最好的解药莫过于一瓶冰啤酒——
有人说,可乐是最具少年气的饮料,我对这说法十分存疑,毕竟喝可乐从来不受年龄的限制,7岁的孩子和70多岁的特朗普都享有对于可乐的喜爱权——但啤酒不是。小孩子会嫌弃啤酒的苦味,畏惧酒精的道德约束,中老年人会转投烈酒的怀抱,唯独青春期男孩们会对于啤酒情有独钟。
防弹少年团的啤酒广告
不过,大多数懂啤酒的行家,提起国产的几大啤酒品牌都会嗤之以鼻,对于咱中国男人们来说,啤酒能够带来的快乐可谓是大打折扣——那么问题来了,咱中国啤酒真就低人一等吗?差又差在哪些方面呢?今儿咱就来聊聊这茬。
韩国版的青岛啤酒广告
酒量VS文化
根据年世界啤酒消费量的数据统计,中国以20%以上的份额独占鳌头,实打实的“最能喝啤酒的国家”。
“祖国江山一片红”
不过,作为年才进入中国的舶来品,啤酒除了一些精酿发烧友之外,实在谈不上产生了什么深度的文化。在大多数国人的眼中,它就只是一种“带气儿的、度数低的、便宜的酒”,并和其他外来酒水一样,融入到了中国特色的“酒桌文化”当中:管你是红的白的啤的洋的,今儿谁从这屋子里站着走出去就是不给我铁某人面子!
电影《次求婚》中的“对瓶吹”,敢换白酒试试?
可以说,啤酒在我们心中一般都扮演着“解渴”、“喝白酒之前漱漱口”、“白酒喝完了喝点啤的透一透”这类的纯粹工具人角色,而且一般以“打”、“箱”等计量单位成群出现。
在中国,烤串才是最常见的啤酒搭配
不过,在西方文化中,啤酒是带有情怀和象征意义的。
在欧美的影视剧中我们应该经常会看到这种画面:男主角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冰箱拿出一小瓶啤酒打开小酌一口,再去做别的。对于他们来说,啤酒与其说是一种酒饮,更不如说是一种生活必需品。这一点即使在魔法世界里也并未改变,《哈利·波特》系列中主角三人团最喜欢的饮料便是“黄油啤酒”,它也成为了哈利·波特主题公园中最畅销的商品。
从音乐上也可以看出中西方对于啤酒的不同喜好。中国人喜欢喝酒,但就是不包括啤酒——打开QQ音乐搜索“啤酒”,你会发现这俩字就没出现在任何的中文歌词中。但如果你搜索“beer”,就会找到成百上千首歌唱啤酒的歌曲,尤其是美国的CountryMusic村夫们,唱beer的频率几乎可以和嘻哈歌词中的“浦西”相抗衡。
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是,前几年优衣库刚刚进入英国市场时,其“性冷淡”的风格很不受欢迎。为了跟英国人套近乎,优衣库请来了伦敦TateModern艺术馆和英国知名啤酒酿造商MagicRockBrewers共同推出了一款樱花味儿的啤酒,结果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提升了知名度。你看这帮人,只要有啤酒喝就没啥原则。
既然说到了优衣库,就特别再说说日本——虽然是我们的邻国,但日本接触啤酒要比我们早上多年:17世纪时荷兰人把啤酒引入到了日本。如今,日本已经是世界第七大啤酒消费国,按照人均来计算,日本人喝啤酒的量是十分可观的,甚至占到了他们日常消费酒精饮料的三分之二。
啤酒是日本上班族最钟爱的饮料via:《半泽直树》
巨大的啤酒市场孕育出了五大巨头:朝日(Asahi)、麒麟(Kirin)、惠比寿(Yebisu)、札幌(Sapporo)、三得利万志(ThePremiumMalts),尤其朝日Superdry甚至成为行销全球的啤酒品牌。
在日本,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家庭主妇,是老年人还是小年轻,啤酒都是大家最能引起感情共鸣的酒精饮料。所以,BAPE在庆祝自己ins粉丝两百万时推出的纪念品居然也是啤酒,由此可见啤酒在他们心目当中的重要程度。
中国啤酒
=“啤水”?
聊完了文化底蕴,咱来说说国产啤酒的味道与口感。不少人称绝大多数的中国工业量产式拉格啤酒啤酒为“啤水”,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寡淡了,就像是加了气儿又不酸不甜的汽水。
有人就要问了,啥是拉格啤酒?简单来说,啤酒按照酿造工艺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艾尔和拉格。艾尔口味重,拉格口味淡。工业革命以后,拉格啤酒的低温酿造条件得到满足,使得它迅速占领主导地位,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百威、喜力、嘉士伯等都是在这之后崛起的拉格啤酒品牌。
而啤酒进入中国的年头,正是拉格啤酒统治世界的时期。无论是清爽的口感,还是符合当年低消费水平的价格,都使得拉格啤酒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中国啤酒的唯一选择。现在我们的雪燕青哈几大啤酒品牌,自然也都是拉格啤酒。
鉴于我国的相关标准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麦芽、啤酒花含量达到多少才可以叫“啤酒”,为了降低成本以适应中国人的啤酒消费观,厂商们减少了麦芽和啤酒花的用料,换成便宜的大米和淀粉。当大家都学会了这项技术变得便宜了,我没有竞争力了咋办?那就干脆不放麦芽和啤酒花,做得更淡更便宜就好了!
如果你的酒龄不够久,大可以回家问问老爸,从年代至今的中国工业量产啤酒是不是越来越淡了,他%会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从今天的工业量产拉格啤酒中,你几乎品尝不到任何啤酒花的香气,有的只有所谓的“爽”感——所以“爽”这个字也成为了如今国产啤酒争相宣传的卖点,这个叫“淡爽”,那个叫“超爽”,当与“爽”有关的现代汉语词汇枯竭之后,我很怕以后会有一款啤酒会起名叫“郑爽”。
可想而知LevTanju这个采访回答的有多么不走心……
不过,其实喝起来淡得像气泡水的啤酒并不止国产这几家,要知道开了这个坏头儿的正是来自美帝的百威,不少自以为洋气的年轻人们所偏爱的国外工业啤酒品牌也没好到哪去。
麒麟旗下的“淡丽”属于“发泡酒”
尤其日本,由于日本的税收是根据麦芽含量对啤酒产品征税的,且麦芽使用率50%以上才可以称为“啤酒”,所以,日本酒商也售卖口感更“爽”价格更低廉的“发泡酒”——只可惜,纵使口感类似,国产啤酒在宣传和营销这方面也照人家差得很远。
缺乏营销的
国产啤酒
如果说国产啤酒难喝的话,其实很多国外啤酒也并没有好到哪儿去。
国外有个很有名的啤酒爱好者网站Rateb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