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如此丰富的近代酿酒史,除了两次世界大战及其战后的无序状态以外,20世纪可以说是德国啤酒的繁荣鼎盛时期。上世纪70年代,德国年人均啤酒消耗量为升左右(几乎全部为德国自己的国产啤酒),使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全国有家左右的啤酒厂,其中绝大多数为服务于地方市场的小型啤酒厂。从传统意义上讲,德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为分散的啤酒市场,即使目前德国啤酒市场领导者的罗德伯格集团,也不过十几个生产基地,再稍多一点儿的啤酒商标和大概15%的全国啤酒市场份额。
然而近年来德国啤酒工业日渐衰退,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德国年人均啤酒消耗量直线下降了1/3左右,啤酒年产量世界排名由第二位下滑至第五位,有差不多一半左右的酒厂倒闭或兼并重组,目前剩下的不到家,德国人尤其是德国年轻人也不再像其祖辈那样开怀畅饮。有分析显示原因之一是德国酒厂忽视了创新,集中精力于皮尔森的生产和研发,使得皮尔森占据德国啤酒市场的半壁江山。虽然皮尔森啤酒质量一直相当好,但毕竟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消费者很难分辨。在巴伐利亚特别受欢迎的小麦啤酒再加上浅色拉格和浅色出口型拉格一起占近四分之一,啤酒混合饮料、低度啤酒和无醇啤酒一起约占德国啤酒市场的10%,余下的近10%市场份额则被所有其他风格(包括倍受尊敬的老式啤酒、博克、深色拉格、“酒窖啤酒”、三月啤酒、烟熏味啤酒和黑啤酒)瓜分。其他传统风格的啤酒份额日趋萎缩。由于味道和品质的相似性,导致啤酒厂之间的竞争激烈,啤酒厂之间不是通过实际啤酒的差异化而是基于利润率极薄的价格来进行彼此之间的竞争,这就意味着很少有啤酒厂能够建立起相应的财政储备,使其能在大大小小的经营挫折和困境中得以生存下来。另一项原因是德国全国境内对酒后驾驶的零容忍,一经被发现,必将受到极其严厉的处罚。
最近一波新啤酒馆的开张使衰退中的德国啤酒初现微弱的希望之光,小众但数量上升中的啤酒鉴赏家及其追随者不再反对尝试非德国产啤酒(包括传统英国啤酒和标新立异的美式啤酒),对啤酒品类多样性及创新,有着日趋浓厚的兴趣。观察家认为现在德国啤酒市场氛围就像30年前北美那样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要么引发自己的精酿啤酒运动,恢复大量不同品类、不同风格的德国啤酒往日的荣耀,进取创新,使世界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