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
叶文辉
经过两年盘整,啤酒板块的估值重回合理。以龙头华润啤酒以及青岛啤酒为例,当前动态市盈率均回落至32.6倍,处于近5年-1倍标准差的下限。
考虑到短期高温旺季的催化因素及中期成本压力的缓解,啤酒板块有望重回击球区,毕竟长期高端化和费用率下降的趋势未改。因此,我们也看到配置啤酒板块的公募基金日益增加,如重仓持有青岛啤酒的持股数从去年末的万股增加至今年一季度的万股,而诸如顶流萧楠,也在二季报中继续重仓持有青岛啤酒。
成本压力缓解短期业绩预期改善
对于啤酒股来说,除天气和体育赛事这类脉冲事件影响外,中短期最关键的变量便是成本,或许这也是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增持啤酒板块的重要原因。
年初以来,包括铝罐、纸盒等包装材料呈现回落态势。鉴于包材约占啤酒成本的40%,对酒企来说,综合成本压力有望较去年明显缓解。回看年时,啤酒企业的吨成本出现明显增长,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的单位成本分别上涨6.5%、4.6%、5.5%。
此外,考虑到大麦等酿造原材料约占啤酒成本的20%,如澳麦“双反”政策能迎来优化,届时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啤酒企业大麦采购价的下行。总体而言,啤酒企业的成本端可能正进入为期1-2年的红利期。
诚然,原材料及包材成本的回落理应转换为啤酒企业的毛利,就好像在过去两年的成本上行周期中,珠江啤酒的毛利率从年的50.19%下滑至年的42.44%,并间接导致毛销差的回落。但是在当前疲软的经济形势下,成本回落不能完全排除引发价格战的可能性,毕竟在食品饮料包括乳制品、调味品等领域,出现过太多类似的场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市场预期还是较为积极正面的。
从更长期的角度,成本波动并非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矛盾,更为主导的因素还是品牌高端化以及降本增效的能力。
长期增长驱动力显现高端化渐成啤酒企业方向
随着年啤酒消费量见顶,行业也在年开启了高端化进程。
为什么高端化的开启会比消费量的见顶晚了4年?原因在于,啤酒行业在夯实需求顶部的同时,才逐步打开了收购兼并的窗口:无论像嘉士伯入主重庆啤酒,还是喜力入主华润啤酒,均发生在消费量见顶的年之后,后来逐步形成了如今寡头垄断的局面。
年,国内啤酒行业CR5的份额还不足20%,到年时这个数字大幅提升至75%,而到年则进一步达到92%。而92%还只是全国的汇总数据,实际上啤酒行业的区域属性跟水泥类似,很多啤酒厂都在自己的优势区域形成实质垄断:比如在重庆,嘉士伯的市场份额高达81%;在北京,燕京啤酒的份额高达73%;在贵州,华润啤酒的市场份额高达80%;而在上海,青岛啤酒的份额达71%。
也正是有如此好的格局加持,啤酒行业的高端化才有了可能。以国内销量龙头华润啤酒为例,该公司年销售啤酒.9万千升,对应单价为元/千升,而到了年每千升售价提升至元,期间吨价的复合增速达4.78%。正是凭借吨价增长的帮助,在原材料和包装成本大幅增长的年和年,华润啤酒仍逆势实现了毛利率提升,从年的38.40%到年的38.46%,是行业内少数毛利率得以维持的啤酒厂。
从目前国内啤酒上市公司的绝对吨价看,拥有6大旗舰品牌的百威亚太以元/吨(以下单价均折合为吨,按年年报数据)领先,紧随其后的是嘉士伯控股的重庆啤酒元/吨。而在高端化之路上奋斗多年的华润啤酒当前吨价仍处于元/吨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后续高端化仍可能给公司带来不小的潜力,重点